投我以木瓜
张秀云发表于2015年03月10日21:40:58 | 名家美文 | 标签(tags):木瓜 散文美文 张秀云
一楼的院子里,不知什么时候栽了一株木瓜树,我注意到它的时候,它已经把粉红的花枝伸到了一楼,四月的晴好天,阳光把阳台照得亮白,我推开窗户,就有一股淡香袅袅地飘过来。那株树形似海棠,花儿又短梗,贴着枝条从绿叶的腋下开出来,当时我以为是一株贴梗海棠,而两个月后再看,发现枝条上竟缀着几十个拳头大小的青瓜!原来这是一株木瓜树。木瓜的坐果率确实不敢恭维,原来满枝满梢的花朵,竟然只结了这样稀稀拉拉几十个果实,怪不得要说它“千花一果”了。
那年去徐州植物园,也见过几株木瓜树,之所以一眼确认,是因为时值秋日,树上还有几个金黄的果子,那些树很大,像我们家果园里的老苹果树,只是树干和老枝都是暗红的,印象中好像没有皮。木瓜树旁边有一个猴园,时有调皮的猴子在树上蹿来蹿去。我看那木瓜黄得诱人,不顾旁边禁止攀摘的提示,偷偷摘了两个,要在回去的路上吃。良人笑我,七岁的王戎都知道,路旁的李子不能吃,这木瓜要是甜的,早被猴子吃光了!果真,我咬了一口,满嘴苦涩,皱眉直吐。因为似木头一般硬,也只啃破了一点皮,就苦涩如此,另一只完好的,没谁敢再尝了,带回家保存着,偶尔拿出来闻一闻,真香,就放在衣柜里薰衣服吧。
木瓜之所以称木瓜,据两晋时期的训诂学家郭璞考证,就是因为它“木实如瓜,酢而可食”,如今这瓜仍如木质,怎么竟苦涩不可入口了呢?我查了很多资料,才知道它种类原多,有的香而甘酸,有的味涩微酸,有的则如此这般苦涩不堪了。中国人食木瓜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记载,最有名的品种是宣木瓜,原产地就在安徽的宣城,两晋时期是朝廷贡品,至今仍有上万亩的种植面积。李时珍说宣木瓜花色深红,而今天的宣城,开白花粉花的也有种植,想那万亩木瓜园逢了春天,漫山粉白红赤如霞如锦,遍野香气弥漫,恐怕比我们故乡的梨园苹果园还要迷人吧。
小时候的夏天,苹果长大尚带青涩的时候,我们一家常常剪纸,剪双喜剪心形,剪平、安、幸、福等字样,一张张贴在红富士苹果上,等秋天苹果红透,把纸揭下,果实上就形成了色泽青黄的图或字,这些带字的红苹果单独放着,冬天里挂在墙上,或者送给亲友,很招人喜爱。宣城的木瓜,明代以前也常这样贴花贴纸,“夜露日烘,渐变红,花色其文如生”,这样的木瓜拿来进贡,俗称“花木瓜”。诗人杨万里有诗“天下宣城花木瓜,日华沾露绣成花”,陆游也有“宣城绣瓜有奇香,偶得并蒂置枕旁”,可见花木瓜当时名气之大。
《诗经》时代的姑娘投给帅哥哥的那些木瓜,不知有没有这样贴过花,“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木桃和木李,也都是大小和味道不同的木瓜,一边忙着采摘水果,一边见缝插针把木瓜绣球似的抛来抛去,这情景也真够热闹。那个时候,水果又何尝不是当绣球来抛的?闻一多考证说,女投士以木瓜,示以身相许之意。所以,水果就是绣球的早期存在形式。西晋时期,著名的帅哥潘安驾车游洛阳城,就被满城好色的女同胞大抛水果,车都扔满了,因此给后世留下一个“掷果盈车”的典故。木瓜质硬经摔打,又香而耐久存,当绣球比其它水果都够料,不知美男子载了多少木瓜回家。
现在吃的亚热带水果番木瓜,我们常把它与木瓜混淆了,番木瓜原产拉丁美洲,是明朝才引入我国南方的大型常绿草本植物。我看过图片,番木瓜茎直立不分枝,叶柄极长,直接从茎上抽出来,叶如扇大而花,花开在叶腋里,因此果实就直接一圈圈挂在茎秆上。这种木瓜与我们古老的木本的蔷薇科的木瓜,果实相似而品质不同,番木瓜质软肉细香滑甜润,更适合生食,相对来说,我们的木瓜药用价值更高,可养肝养胃祛风除湿、可活血通络,是中医上的名贵药材。我们的木瓜的价值,在娱人口腹之外,更重要的是疗人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