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是大地说出的话

赵长春发表于2014年01月03日23:23:40 | 名家美文 | 标签(tags):麦子 小麦

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收获。

这是麦子的生命过程。

对麦子来说,阳光是有重量的,每个季节、每个环节各有不同。

现在,数九寒天,北方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树叶落尽、庄稼藏身。田野里,唯一的绿色就是麦子,就是麦子所表达的颜色。

要是没有麦子,从深秋到冬季到仲春,谁来承接阳光?

阳光真的有重量。为了这热与火,麦子就挺身而出,朝天了。他们谈了一场持久的恋爱。冬天,虽然阳光薄弱,麦子也喜欢,悄悄地准备着。阳光也是这样,她爱麦子,不留痕迹,只给予温度、温婉、温暖。麦子还小,不能热烈。这个时候,作为一种流动,阳光也是宁静地走过。麦子对于阳光重量的感触,是恰到好处、是有度的,有着很好的时间和空间。

这就是爱,不受打扰却又存在。阳光和麦子,在这个时候一定有个约定:等到春天,在村口彼此等待。

而为了这一等待,这时候,阳光的温度刚好,麦子的娇小恰好。可以消费又不浪费,包括风、雪、空气和水。麦子吸纳吞吐,将大地赤裸的黄偎上绿毯,转化为对大地的爱。

要是没有麦子,从深秋到冬季到早春,谁来充盈大地?

是啊,黄土地因此也不浪费,将春种夏收的其他空间充分给了麦子。麦子在秋末下地,绿了冬天,到了春末夏初就闪亮登场。她们的场地,真的叫“场”——麦场。

说麦子闪亮登场,还有别一层含意:春末夏初,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中国这一传统的农业大国,对于这个时节的记忆,常用“青黄不接”来表述或掩饰粮食的短缺和饥饿的滋味——虽然现在生产力高度提高,但“夏粮”(小麦)的丰收或歉收,仍然关系着国家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

这样来想,麦子的确是闪亮登场的。

不过,现在登场时间还早,还需要很长一些日子;并且,大多的日子里,麦子、大地多是沉默不语的姿态。而沉默,我觉得是最持重的话语。

所以,我看麦子的时候,总要蹲下身去,用饱含崇敬的目光,最近地与大地保持距离。她们有好多种精神值得学习,特别是不虚度年华。雪飘下来,大地以其为小棉袄,将麦子搂紧,让她们听着风声,做个风调雨顺的好梦。阳光也不嫉妒这父母对于子女的珍爱,只等麦子长大,进入春天,亭亭玉立后,再来热烈地迎娶……就这样,大地岁岁充盈,阳光日日温厚,麦子年年重生。

天冷,无人,一阵微风吹拂,麦子轻柔的腰身仿佛在私语。忽然觉得,麦子就是大地说出的话,而最懂麦语的是农民。大地和麦子,把他们的筋骨磨难成石头,又缠绵成柔软。他们最接地气、最接近底层,他们能从麦子的一举一动看出希望和忧伤,他们最知道麦子的哭笑和不语,最知道麦子丰收在望时的美好……

我看了看前些日子被人不小心烧死的十几棵麦子,叶子蔫黄,根还在,泛着绿意。心疼。应该没事的,她们不会也不想辜负这美好的时光。

时光多好啊,谁都不想辜负!不信,谁能说出脚下的这片土地,成长了多少茬麦子,营养了多少辈人?

园子里的那棵杏树上,不怕冷的几只雀跃在枝头,像是开出了几朵花。香椿树上,几个丝瓜静静地悬挂。冬日天空的映衬下,不远处的村庄,周围的田野,更接近乡村的本质、内涵和价值,没有被现代文明的“舒适”所埋没。

大地是你们演绎生长过程的地方,村庄是你们成熟返乡的归宿。麦子,过几天再来看你们。我该回去了。

不远处,炊烟被风吹弯……


hcs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