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最美是柳树
江旺明发表于2014年04月07日16:59:10 | 名家美文 | 标签(tags):柳树 江旺明 散文
清明时节,柳树“万条垂下绿丝绦”,“条条看似烟蒙蒙”。柳树是清明最美画卷,柳树与清明有不解之缘。
早在春秋时,柳树与清明便结下一段情结。晋文公感念旧恩,邀请隐士介子推入朝做官,可介子推坚辞不愿,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带领御林军上山搜索,没有搜到,无奈之下,晋文公便三面点火,留下一方,让其出来。不料,大火熄灭后,发现介子推与母亲抱柳身亡。为了怀念介子推,晋文公将次年返青的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将这天定为清明节,将绵山改名为“介山”。
“柳”与“留”谙音。清明时节,古人送别,喜欢折柳相赠。柳枝成为古代文人清明时节的诗话。如隋朝的《送别》诗这样写道:“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此诗将折柳赠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色青。”此首五绝运用夸张的手法,真切表现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此是唐代诗人来鹄的诗句。诗人将“烟光”比作柳色,将清明与柳色连在一起,表达了一种惆怅的情感。
清明有“柳节”之称。“清明日,家家以柳枝插门上。”“清明日,戴柳枝于发。”此是古书记载。还有清代杨韫华《山圹棹歌》里云:“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比邻诸姐妹,一枝斜插绿云翘。”这些都说明在古代插柳、戴柳已成为一种习俗。“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戴柳不戴柳成为人们生死攸关的大事。插柳、戴柳之习俗至今在一些地方还在延续。
传说柳是“鬼怖木”,可以避邪。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门要术》中有“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之说。由于古代科学不发达,古人只知柳枝“祛病消灾”。其实,柳枝有“植物精气”,含杀菌素,有一定的医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