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芦苇
邢瑞春发表于2014年04月11日00:13:51 | 名家美文 | 标签(tags):芦苇 家乡 邢瑞春 散文
我的家乡江海平原,四季分明,水系发达,各类植物茂盛茁壮。农田以长长的明沟为分割,叫作土窕田。这样的沟田整齐划一,干旱时,民沟可适时给农田浇灌,而水涝时,就能及时通过民沟排涝,确保农田旱涝保丰收。
民沟两岸则是青一色的芦苇。每年开春,大地回暖,沟边的芦芽从泥里渐渐露出一点点细细的脑袋,如禾似笋,青青的,嫩嫩的,煞是可爱。
芦苇一出泥,生长速度极快。四五月间,已是长得比人都高了,全身青青的芦叶密密匝匝,风儿刮过,发出一片沙沙声响,尤如满眼的青纱帐!小时候我们常常在这青纱帐里找鸟窝,割羊草,当然也经常会遇见令我吓破胆的水蛇……
端午节前,每家都有人去沟边采芦叶,采满一把则用“江草”扎起来,等装满篮子了就拿回家。随即烧大灶煮芦叶,10多分钟后,屋子里弥漫着芦叶的香味。晚上,母亲在灯下开始包粽子。母亲包的粽子是那种直立的,很有力、很好看。那时农村穷,米粽极少,家里大多包的是高粱、粟米粽。父母总是把米粽留给我们几个孩子,自己尝一尝高粱的或粟米的就行了。
秋季以后,芦叶掉落,芦花蓬松,芦苇全身披上金黄色。农民开始收割,那是很辛苦的活。站在冰冷的水里,用镰刀一下一下地割,打成捆。至今,父亲顶着寒风,站在水里,躬腰割芦苇的情景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些芦苇可以用作做芦席、畚箕等农具,还有一些可拿到市场上出售。最差的那种,就作为柴火用了。
作为一种普通的植物,家乡的芦苇总是那么低调、淡泊,默默无闻,就像家乡的农民,朴实、厚道、勤劳、智慧,我从心底里敬佩和赞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