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
王太生发表于2014年05月06日23:29:04 | 名家美文 | 标签(tags):苦楝 王太生 散文美文
苦楝,苦不苦?不知道。除非你是一只鸟,吃过苦楝子,才晓得它的滋味。
上小学时,有个同学家住斜柳巷,邻居小男孩,偷吃了树上的苦楝子,说是变成了哑巴。不知道,是真,是假?
也弄不清,鸟吃了苦楝子,会影响它清脆的鸣叫吗?一只鸟,如果是因为贪嘴,成了哑鸟,代价也太大了。
苦楝,开淡紫色花朵,且有淡香。楝树上的果子,如铃如词,从前我们叫它“天落果儿”,青碧、圆溜、光滑,极耐看。
王安石《钟山晚步》,“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
江南的郊野,天空飘着牛毛细雨,苦楝花纷纷飘落,细小的红丝,像雪覆盖在一望无际的荒园上。临近江边的有户人家,木槿为篱,青竹做庐。走几步,便见悠闲自得的卖酒人家。这样的薄暮微雨,四周寂静,有喝酒的欲望,倒正是应允了,“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只是时空切换到春天。
弹弓少年,对天弹射,“呼”,一道弧线划过天际,应声落地。小时候,我家住升仙桥。升仙桥的孩子和八字桥的孩子,在两桥之间打弹弓仗。弹弓上的子弹,用的是苦楝子,弹雨纷飞,危险性极大,多少带有冷兵器年代,野蛮征战的意味。
楝树长在贵族深宅,婆娑风雅。曹雪芹祖父曹寅为官的江宁织造府内,有一株楝树,为曹氏先人所植。清人叶燮的《巳畦文集》记载:“久之,树大可荫,爰作亭于其下。”这棵树的出处,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在《满江红》也提到,“移来燕子矶边树。倩一茎、黄楝作三槐,趋庭外。”我多次到南京,经过大行宫附近,终没去过江宁织造府,不知道重修的那个故址上,还有没有那个旧亭子?
寻常人家的房前屋后,栽楝树,图的是有伴儿,清淡生活的自在安逸。
原来住的楼下,有户平房人家,家里准备搭棚子,用来烹煮,做厨房,堆放柴煤杂物之需。搭棚子的空地上,有一棵长了十多年的楝树,那户人家也舍不得锯掉,就把树包在棚子中间,形成棚抱树、树抱棚的姿势。这多少带有些人间草木,相依相偎,烟雾缭绕的朴素温馨。
遇上刮风下雨的日子,站在楼上观望,感到树在微微摇晃,而棚子岿然不动。正所谓,棚欲静,而树不止。到了秋天,老熟的楝子,呈老黄色,半挂在树枝上。有一二只寒雀,蹲在枝上朝下张望,一棚顶的老熟苦楝子。
苦楝,有人世悲欢的宿命。光听名字,就觉得树是苦的,包括树皮、树叶和树根,其实苦楝的花、果实、根皮均可入药。
读过一篇小说,写悲剧的人生和爱情。一棵苦楝树,渲染着一种生活的象征意味。树本来是平淡的,没有大悲大喜,或得或失的世事表情。愁欢离合,喜怨慽慽,是人在树上附着了情感,人间的草木悲欢,给予了一棵树。
再说,我当年遇到的那个小哑巴。多年后碰到他,其实不哑,对待生活的喜悦烦恼,没有什么不会诉说表达。大概是当时发育迟缓,说话吐字不清,给人的误判,倒是与吃不吃苦楝子,没有多大关系。
当然,繁华喧哗过后是安静。“廿四番花信风,始梅花,终楝花。”到了楝树开花,一个春天的斑斓,也将悄然收场。人间世事,洗净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