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映山红

刘宏江发表于2014年06月12日18:29:19 | 名家美文 | 标签(tags):杜鹃 映山红 刘宏讲 散文美文

此去大别山,走进皖西南革命老区岳西,走进莽莽苍苍的大山深处,又见到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

映山红,生长在大别山的崇山峻岭,植根于陡峭的悬崖绝壁。春风初度,映山红如海如潮,如霞似锦,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美得摄人心魄,美得若梦似幻。

大别山中的映山红,花开繁密,绚烂夺目,热烈奔放,如火如荼,寄托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信念永不凋谢,象征着大别山红色精神代代传承。

大别山,是名副其实的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在大别山这块红土地上,工农革命风起云涌,曾先后爆发了著名的黄麻起义、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请水寨暴动,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二十八军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可以说,大别山见证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完整过程,更铸就了厚重而辉煌的“大别山精神”。

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人民的自由和幸福,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大别山人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先后有二百多万民众参军参战,有数十万英雄儿女为国捐躯,可谓“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其中,人口仅十多万的岳西县,革命烈士就达三万八千名之多。艰难岁月中,红军与当地工农群众心心相印,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以至于国民党反动派都喟叹:大别山“人红,心红,连土地也红三尺”。

映山红,不怕土地贫瘠,不畏霜雪严寒,一片丹心报春风。映山红,是无数志士仁人眼中的理想之花、希望之花、自由之花。

中共安徽省首任省委书记王步文烈士,是岳西人民的骄傲。这位出生于岳西、一生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革命者,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他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痛斥叛徒,勉励身边的难友坚持斗争,表现出了革命者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这位勇猛的斗士,面对反动派的屠刀,高呼:“共产党员是杀不完的……让我的鲜血去浇灌自由之花吧!”

在岳西,我还听到这样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当年,正是映山红开遍山野的时节,一位姓徐的大娘,收留了两名红军伤员在家中。敌人得知后,就把她的独生儿子抓去。敌人扬言:三天之内若不交出红军,就“杀子示众”。然而徐大娘始终不肯说出红军战士藏身的地方,还给儿子捎话:“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残忍无道的敌人,就把她的儿子给杀害了。闻之,两名获救的红军战士抱住徐大娘泣不成声。徐大娘却说:“死了一个,换回两个,值!”

在岳西一些古老的山寨,当年红军粉刷在山崖上的赤色标语依稀可辨。“红军十大纪律、八大拥政爱民公约”,至今还清晰地留存在茅山蒋氏宗祠的一面墙壁上。位于岳西县城天堂镇附近的大别山烈士陵园内,陈列着王步文烈士就义前写给父母及爱妻两封慷慨悲壮的遗书,以及大量红军将士的珍贵遗物。

岳西县大山深处的鹞落坪,曾是重建后的红二十八军军政指挥部所在地。主力红军长征后,红二十八军以此为中心建立根据地,在鄂豫皖边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当地民众的配合下,红军以不足两千人的兵力,牵制了国民党十七万正规军和十多个地方保安队伍,取得一次又一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为长征中的主力红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几年前,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当鹞落坪红色旅游项目开发后,一位老红军的后代,为纪念那一段难忘的红色历史,在此开起了一家旅店,起名“红土情客栈”。

巍巍大别山,一座革命的山,一座英雄的山,一座红色的山,更是一座红色的丰碑,一册红色的史诗。大别山中,有着太多的红色元素,太多的红色基因,播散了太多的革命火种,展示出无尽的红色魅力。走进大别山,到处可见革命者奋斗的足迹,哪里都有映山红艳丽的身影。春天的大别山,绿意盎然,花团锦簇,俨然一座天然大花园。

在岳西县莲云乡,一个叫储德翰的中年人,深深地吸引了我。这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有感于家乡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出于对革命先辈无比的敬仰,出于对映山红深沉的感情,投资打造一座大别山映山红生态文化大观园,成了“红色岳西游”的主景区。每年春天,园内数万株映山红花树和千姿万态的映山红盆景,构成映山红极其壮美的花海景观,吸引了八方游客。此花不是寻常物,尽是英雄血染成。为配合映山红旅游文化艺术节,储德翰等人还倾心创作出一首优美动听的红歌《新映山红》——

“映山红,映山红,长在悬崖石缝中,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花开满山红。映山红,映山红,大别山中你最红,都说高处不胜寒,傲然怒放在山中……”


hcs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