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树

潘家定发表于2014年08月02日22:50:37 | 名家美文 | 标签(tags):香樟 潘家定 散文美文

前些日子去皖南崇山峻岭中的牯牛降,见一棵四人合抱的古樟树,依然苍翠参天,浓荫遍地。禁不住伫立久视,深为其久经风雨而不衰赞叹不已。及至回到宣城居住小区,触目所及的香樟树株株枝繁叶茂,给人以蓬勃的朝气。再上网一浏览,香樟树的足迹几乎遍及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在很多地方,人们还将香樟树定为县树或市树,我不禁顿生疑惑:一种普普通通的常绿乔木,国人何以如此喜爱?

其实,我对香樟树也情有独钟。

在中国人的咏物情结中,松竹梅一直有极高的地位,它们因不惧严寒或傲立或怒放,彰显了矢志不渝的坚贞和大义凛然的气节,因而更多被赋予人格化的色彩,历来被尊称为“岁寒三友”。其实,香樟树何不如此?无论生长在哪里的香樟树,或平畴沃野,或千山万壑,常年郁郁葱葱,其不屈不挠的性格丝毫不逊色于岁寒三友。蓄坚贞于内在,扬气节于外表,正是香樟树的这种天然禀赋,在琳琅满目的行道树中,香樟树无疑是挑大梁的角色,无论在城市的宽阔大街两旁、美丽幽静的公园或各式各样的小区里,香樟树总是成排或成片静静站立,在人们不经意时,默默地呵护着一片蓝天、一块草地和一泓碧水,努力营造着“天人合一”的和谐世界。甚至在乡村的小道上,农家的院落前后都可见到香樟树的姿影。尤为可贵的是,无论在南方或北方,香樟树均一身普普通通的装束,它的树枝树干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一路长去,不会偷工减料也不会画蛇添足,但在蓝色的天空里,它那球形的树冠总能画出优美的弧线以慰世人。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香樟树正是在于无声处显示了它不同凡响的韧性和品质,使人不能不对之肃然起敬。

不仅如此,只要你深入地观察和咀嚼,在造物主造就的万千种林木中,香樟树显得尤为深沉和富于内涵,于人不察觉之间,展示出它那特有的魅力和神奇。香樟树的取名就颇耐人寻味,细细阅览去,以香字冠名的树可谓少之又少,香樟树能获此殊荣,原因就在于其树身上的纹路不同一般,既优美又极有条理,隐隐约约似有文章藏之于内,所以就在章字边加上一个木字作为树名,又因为其常年散发香味,而非一般的树木只是在开花的季节才散发香,又在樟树前又加了一个香字,因而得名香樟树。香樟树的香味很特别,纯正而又清爽,它源于体内,由里到外自然溢出,细闻之,像远古传来,又似天外飘来,其香味在万木之中实属少见。记得小时候家中有一木箱,每每打开时,全屋子顿时清香扑鼻,妈妈说,那就是樟木箱子。当然,在每年4—6月开花的季节,香樟树也会在茂密的叶子间,悄悄开出许多又多又小的圆锥花腋,让人远远地就能闻到其沁人心脾的香味,那时候,如果你徜徉在树下,肯定会流连忘返,乐不思蜀。正因为香樟树有如此特点,人们总喜欢与香樟树为伴,无论居家、办公,都要拉上香樟树,让那种与生俱来的清香净化空气,滋润心灵,提精补神,享受香樟树带来的无言妙处,领略香樟树博大而又深沉的情怀。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在大自然多姿多彩的演变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条永恒的法则,香樟树以其顽强的生存能力和抗击打能力同样鹤立鸡群,令人震撼。千百年来,香樟树不择地势,不惧风雨,泰然自若深深扎根大地,不显山不露水,任凭斗转星移,始终青绿一身。目前全国各地,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香樟树不计其数,已成古树木的中坚。近日报载贵州燎炬村有两棵1000多年历史的香樟树,直径4米,要六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合围,树冠覆盖地面1000多平方米,目前每年仍以1-2厘米的速度增粗。此奇景,盖源于香樟树根系无与伦比的穿透力,据称它的根系已经穿透了数公里,甚至延伸到村子外更远的乌江河里。这就是香樟树,在不起眼的外表下,竟积蓄着如此强大的能量和生命的原动力,大自然的物种怎能不望之兴叹而自愧不如,岁月老人又怎能奈之何?

在我被香樟树朴实的外表,独特的魅力和高尚的禀赋深深折服的同时,我不禁想到,国人如此酷爱香樟树,是不是在这我们个古老的东方民族身上,也有着香樟树的影子?抑或有相近或相通的东西?中华民族历5000余年而经久不衰,如今依然焕发出蓬勃的活力,环视全球各古老民族唯此而已,这和香樟树的顽强生命力何其相近;中华民族厚重包容,勤劳朴实,崇尚“孺子牛”精神,这和香樟树绿满大地而于己无求的境界岂不一脉相通;中华民族文脉久远,辉煌灿烂,多少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民族,向往崇敬华夏文明,目前学习汉语已成全球热,这和香樟树藏秀于内,深厚内敛,但终因香飘四溢而引万木羡慕的品质又如此不约而同。

爱屋及乌,还是先哲们的智慧高,我顿时恍然醒悟:每一个深深热爱着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对同样生于斯,长于斯与我们一路走来的香樟树,之所以深深喜爱,个中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


hcs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