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开
苏虹发表于2014年10月19日22:50:27 | 名家美文 | 标签(tags):彼岸花 苏虹 散文美文 石蒜
一个难得的清闲周末,应好友之约,驱车来到常熟尚湖。
到常熟已是华灯初上。摸到朋友订的餐厅,觥筹交错,海阔天空。子夜时分回到荷香苑酒店,微醺的我倒头便睡。
一抹霞光从窗户透入。推开窗,这才发现房间正对着湖面。清晨的湖面,隐约升腾的雾气与十里虞山相映,白鹳、黑鹳从湖面飞过,有几分仙气。略带凉意的空气入鼻,竟让人感到一丝淡淡的甜味。
清晨的荷香洲很是安静。酒店左侧的湖边,是一个仿古水榭,黄色屋顶,红色围栏,静静蹲守在荷香洲一隅,显得古朴而又雅致。再往前走,是一个伸入湖面20来米的亭子。走进亭子里回过身,才发现荷香苑酒店这栋只有四五层高的建筑,依山傍水,与景区融为一体。
折回身沿着湖边往外走,路的左侧是一个荷塘。正值“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季节,荷花自然是此地的一处胜景。两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一个拿着照相机,一个拿着手机,忽而蹲下,忽而站起,忽而镜头对着荷花,忽而又相互对拍。在这散发着幽香的荷池边,你丝毫感觉不到这是两位老者,倒像是结伴秋游的妙龄少女。
穿过永春桥,踏上倔云桥,回头望去,荷香苑酒店已被绿树掩隐。再往前,便是一条不太宽的环湖公路。
环湖公路的两旁是高大的水杉树。此时太阳已从地平线升起,阳光从林间穿过,有些慵懒地洒在路面上。早晨的环湖公路非常安静,偶尔有一辆车子,仿佛是怕惊醒路边的小草和林间的小鸟,几乎是悄无声息地从身边驶过。
忽然,路两边一簇簇红色和黄色的花吸引了我。这些花没有叶子,没有丝毫的装饰,而是从地下直接钻出地面,便急不可耐地怒放了。这种花叫石蒜,还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叫做曼珠沙华。据说是来自《法华经》中梵语的音译,原意为天上之花,是天降吉兆四华之一,典称见此花者,恶自去除。在初升阳光的映照下,它们是那样艳丽夺目。透过稀疏的水杉林向湖面望去,此时的尚湖慢慢褪去神秘的面纱,渐渐露出隽秀的容颜,一群鸟儿从湖面掠过,顿时让平静的尚湖显出勃勃生机,也更使得湖岸有了一种静谧之美。
再往前走,出现了一个建筑群,一排排三五层高的楼房,青白相间,颇有江南建筑风格。不像是住宅,也不像政府机关的办公场所,也许是疗养中心或度假区?走近一看,大门外“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映入眼帘。这里竟然是一所学校,一所建在4A级景区里的中学!
在到处“开发”、追求GDP的年代里,竟然把一所普通中学建在4A景区?这让我感到十分意外。后来我才了解到,这座占地250多亩、建筑面积七万平方米的普通高中建于2005年。这些年全国各地对教育的投资不可谓不多,校舍盖得漂亮,教室内的设施也一应俱全。但是,作为读书的场所,在奢华的背后,总让人觉得缺少些什么。缺少什么呢?站在尚湖中学门口,心中豁然开朗:缺少的是清静的环境。
读书需要清静。古人的书房,常置于后花园,有条件的会建造一个园子,树竹成林,碧水如镜。昔日孟母三迁,也就是为了使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现在往往过于重视所谓教学“硬件”的建设,却忽视了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其实,好的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熏陶作用。毕竟,学校不是快餐店,它需要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摒弃功利与世俗,让孩子们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地读几本书。
回宾馆路上,又见开得正艳的石蒜。其实,石蒜除了曼珠沙华的别名外,还有一个更奇怪的名字,叫做“彼岸花”,是因为它在日本节气“彼岸”时开花而得名。在日本的语境里,此花并非如佛教界认为的“天降吉兆”,相反,“彼岸花”似乎与死亡连在一起。细细想来,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比如对石蒜,你可以叫其曼珠沙华,当成天降吉兆;也可以称其彼岸花,将其当作长长黄泉路上的风景与色彩。在人之初,大概都会选择前者,将之看作吉兆。但不幸的是,有时环境对人的影响超乎了我们的想象。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经常会在不知不觉中走向自己并不情愿看到的一面。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常熟这片水土曾孕育了很多在中华历史上颇有成就的名人。坐落在尚湖景区的这所中学,我不敢断言它一定会培养多少栋梁之材,但我相信,在这清静的环境里读书修身,这些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起码不会那么浮躁,不会那么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