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热度背后存隐忧
薛倩发表于2014年04月24日17:46:51 | 新闻资讯 | 标签(tags):多肉植物
“萌宠”多肉植物今春持续热销,红火的市场促使生产者扩大规模,也吸引了不少新的生产者加入。以小农户为主的生产模式固然能快速增加产量,满足市场要求,但从产业长远发展来说,盲目生产、追求短期效益等同竭泽而渔。
市场热度不减
春节过后至6月是多肉植物的第一个旺销期,今年春天,多肉植物依然是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小品种。“每天销售二三十箱,现在东西不够卖,到处找货。”北京四环花木中心主营多肉植物的商户李猛介绍说。他家有4个生产大棚,但产品供不应求,需从附近其他生产者处进货。市场中另一个主营多肉的摊位也有同样的问题,据员工冯女士介绍,摊位基本每3天到一车货,上百个箱子占满摊位,一两天就卖光了。
市场端销售顺畅,生产商自然走货较快。据广州振兴园艺仙人掌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兴介绍说,今年春天多肉销量同比翻一番,公司仅3月就销售了28万盆多肉产品,而且从去年春天开始,多肉产品单盆均价达到7元,比以前3元至5元的价格上浮不少。北京百花仙子园负责人岳新芳也告诉记者,现在产品不够卖,准备春季上市的产品早已销售一空。
市场上每盆售价为3元至20元的产品销量最大,价位在50元以下的产品都很畅销。“普货依然是主流产品,但随着顾客认知度的提高,中高档产品越来越受欢迎。”李猛说。现在韩国进口产品凭借靓丽的颜色,占有高档多肉产品较大的市场份额;欧洲产品切头植株较多,带根产品很少。
除了花卉市场上的多肉热销外,网络上多肉种子、单株、组盆产品销量也很大。花络阁旗舰店4元种子套餐近30天销售近4.8万笔,绿野园艺仅‘黄丽’一个品种近30天出售8627株。
扩量藏隐忧
其实今年多肉植物销量增加,除了大众消费者需求量增加外,新加入的生产者收集母本也拉动了市场销售。安徽精彩园艺负责人白梅告诉记者,一些山东、浙江等地的新生产者购买产品做母本,有时单个品种订购量达上千株,对市场拉动作用很大。
目前,多肉植物生产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地区,以及山东、广州、福建、云南等地,除了传统的仙人掌、金琥、芦荟等产品外,景天科、番杏科等产品也很受欢迎。由于市场热销,老种植者纷纷扩充产量,新生产者不断涌入。振兴园艺现有基地面积110亩,还有近百亩基地在建设中;百花仙子园准备再扩建3个冷棚和3个加温棚;在北京周边的顺义和通州地区有不少租棚新加入的种植户;山东则成为近三五年多肉植物发展较快的新产区。
多肉植物生产设施简单、技术门槛不高、扩繁容易、缺乏商品化标准,这使得多肉植物扩量迅速,并且以小农户零散种植为主,白梅认为,全民皆入势,必终成恶果。
“赶班车”的心态使得不少种植者只关注眼前市场盲目扩繁,忽视了市场消费能力。现在多肉消费者以80后、90后为主,年龄在50岁以上的爱好者较少,而年轻人消费注意力容易转移,生产者盲目跟风上量,容易导致市场昙花一现,难以长远发展。
生产技术门槛低不等于没技术要求,特别是在夏季和冬季,多肉休眠期最容易出问题。日常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多肉的质量和品相,这其中的技术靠缓慢摸索得来,而类似去年夏季普遍的高温天气才是对生产者的真正考验。在上海、山东等地,个别新加入的生产商由于管理不当,多肉大面积腐烂,损失惨重。
小农户生产模式也使得多肉未发挥全部优势。周兴认为,多肉植物盆径小、价格低,特别适合家庭消费,但小农户生产模式使得产品在品质、规格、持续供货方面没有保证,而规模化生产不仅能解决这些问题,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在形成稳定市场方面更有优势。
此外,多肉植物作为插花配材应用越来越广泛,手捧花、花束、花盒、花环等形式十分常见,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企业专供多肉配材,一是因为做切花配材对多肉品质要求更高;二是生产周期长,在盆栽市场火热的情况下,很多人不愿投身切花市场。周兴认为,多肉作为切花配材也是一种销售方式,但目前大规模生产存在一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