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农耕》点评
莱维特•汤姆发表于2013年10月25日17:52:19 | 新闻资讯 | 标签(tags):城市农耕
城市农耕的兴起让人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大规模的室内蔬菜种植在纽约、芝加哥等城市悄然而生,使得供应链缩短了数千英里,但同是室内耕种,在温度较低的东海岸则要比在阳光充足的加利福尼亚消耗更多能源。可是,我们真的想吃无土栽培的食物吗?另外,屋顶和被人遗忘的角落虽能用来进行小规模种植,但其产出也仅能满足很少部分的食物需求。
然而,这些争议没有注意到究竟是什么让人们对城市农耕的热情迅速扩散?那就是城市农耕带来的各种积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应。
钢筋水泥的丛林里突然出现的一小片草地菜园,就像春天里铺开的各种色彩让人眼前一亮。参观海克尼市区农场的孩子、“伦敦耕种”(伦敦西区开垦废弃土地的项目)的志愿者或是邱桥生态农庄的创建者(这个故事最近被拍成了电影《迎难而上》),他们会告诉你城市农耕让牠们重新走近自然和了解作物系统,体验到与充斥着明星、ipad和购物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东西。
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过上城市生活,人们渴望把自然和耕作也搬进城市。《食物越多越饥饿》的作者卡罗琳•斯蒂尔在推介新书《城市农耕》时写道:“为了发展,我们需要彼此陪伴;但是,我们靠得越近,离物质的本源就越远。”
《城市农耕》受到读者的欢迎,它记录了不断发展的城市农耕项目和创意,鼓励人们参与其中。书中介绍了城市食物相关的方方面面的学术研究,从可食景观(例如,社区公园里苹果树上的果实)到食物匮乏等。书中还展示了世界各地35个城市农耕项目,此外,还有一些非常实用的篇章,比如,告诉人们如何游说地方政客和政府设立食物相关的项目。
书中介绍的项目非常多元化,既有旨在达到新加坡绿叶蔬菜产量50%的垂直温室,也有具有教育功能的华盛顿“公益”城市农场,生动的实例体现了城市农耕能够激发人们的兴趣和创意。除此之外,重要的是它还使我们对城市有了新的设想。
随着数百万城市居民加入当地的食物网络、租借小块园地甚至亲自种植农作物,所谓的“交给特易购(tesco,英国大型超商)来做”的方式被人摒弃,人们对食物有了新的想法。斯蒂尔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不再任由超市通过食物影响我们的生活,而是以食物为工具打造更美好的世界,这会带来什么变化?”根据书中的例子来看,答案激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