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绿化:下一个园林“淘金场”?

骆会欣发表于2013年11月09日16:57:44 | 新闻资讯 | 标签(tags):屋顶绿化

继世界屋顶绿化大会去年和今年分别在杭州、南京召开后,2014年、2015年、甚至2017年的会址已分别敲定在我国青岛、深圳及昆山召开。毋庸置疑,风景园林领域新一轮的屋顶绿化热正在掀起,各种形式的屋顶绿化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引得众多企业跃跃欲试,企图在这一新的“淘金场”圈地深挖。

屋顶绿化市场到底有多大空间,是否为巨大的淘金场?经过这些年发展各方面进展如何,现实中又有哪些瓶颈?市场如何规范,资质如何界定?业内外的这些疑问,促使记者对这一领域再度探究、梳理和思考。

前景美好 现实无奈

面对城市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可利用土地越来越匮乏的严峻现实,通过屋顶绿化拓展城市多维空间绿化资源、破解绿地紧张难题成为越来越多人士的共识,尤其是PM2.5治理、美丽中国的话题提出后,城市中心区的屋顶绿化更是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热点话题,人们对屋顶绿化寄予很大期望。用百度搜索“屋顶绿化公司”,相关结果竟有1,910,000个,关注度之高让记者都有些出乎意料。

屋顶绿化市场的蛋糕到底有多大,竟吸引来如此之多的企业关注?据上海市辰山植物园副主任张庆费介绍,上海2008年曾通过卫星遥感对屋顶绿化资源进行测算,当时测得的数据是1900万平方米,主要是建成区内上世纪80年代以后建设的12层以下的非居住建筑。截至2010年,上海屋顶绿化总量大约100万平方米,仅占建成区可绿化屋顶面积的5%。北京市的统计数据则显示,全市屋顶总面积约2亿平方米,仅6层楼以下屋顶就有6900万平方米,若其中1/3可绿化,也有2000多万平方米。而目前全市实施的屋顶绿化面积不过160万平方米,还不到10%。从中可以看出未来屋顶绿化的巨大空间和潜力,而这些数据并没有将居民楼屋顶纳入进去,普查对象主要是公共建筑的屋顶资源。

尽管这些数据提供了诱人的前景,但现实却并不乐观。前些年屋顶绿化推广之初,上海和北京每年都要订计划,给各区县分配任务,那时全市一年完成10万平方米就觉得很了不起。“十二五”期间,上海提出新增立体绿化150万平方米,其中屋顶绿化100万平方米,拟筹备的经费是3.4亿元,但调研后认为完成起来难度大。“十二五”期间北京订的任务是100万平方米,其中包括立体绿化。从这一组数据中,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投身于此的绿化企业很少有赚到钱的。据南京万荣园林实业有限公司刘森介绍,公司十多年前就开始关注立体绿化,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多年来都是靠传统地面绿化的赢利来支撑这一块业务,目前这个市场还没有打开,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淘金场。整个上海市“十二五”期间对立体绿化的投入仅为3.4亿元,这不过是一个一级资质的园林绿化公司一年的绿化工程量。想从这里淘金,时机还是有些早。

政策出台易落实难

既然屋顶绿化是增加城市绿量、改善环境、整体提升城市景观最简捷有效的办法,为何推起来会这么难呢?瓶颈到底在哪里?

总结经验教训,北京屋顶绿化协会会长谭天鹰认为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认识和体制机制问题,相关部门联动不够。屋顶绿化不同于地面绿化,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工艺复杂,需要相关部门协调运作的系统工程,最起码得有建筑行业和园林绿化行业“合二为一”的紧密合作。但目前是各个行业各管各的,都怕越界,导致屋顶绿化举步维艰。201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曾下发29号文件,文件中明确规定:“公共机构所属建筑,在符合建筑规范、满足建筑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建筑层数少于12层、高度低于40米的非坡屋顶新建、改建建筑(含裙房)和竣工时间不超过20年、屋顶坡度小于15度的既有建筑,应当实施屋顶绿化。”此外,北京市政府还出台了鼓励措施,如“按屋顶绿化面积享受防洪费减免优惠政策”以及“认建屋顶绿化面积1平方米,可折算3株义务植树任务”等。

“这个文件颁布后,我曾为之激动,认为屋顶绿化大发展的机会来了,但事实上落实文件精神却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谭天鹰说,别的事不说,单单29号文件要求确定的联席会议制度,到现在都没有建起来。该文件颁布前,首绿办和市委宣传部本来计划请相关委办局谈贯彻29号文件的工作思路就未能得到回应,这些机构的落实方案也至今没有公布。谭天鹰认为,这说到底还是认识问题,屋顶绿化局部试点功效还没有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和社会的广泛认知。

北京市即将出台的《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中又有涉及屋顶绿化的规定,要求“在层数少于12层、高度低于40米的非坡屋顶新建、改建建筑(含裙房)中,屋顶绿化面积必须达到30%以上”,这对屋顶绿化工作而言无疑是个大推动,可以使建筑行业与绿化行业形成合力,用谭天鹰的话说,这算是牵着了城市园林绿化增加城中心碳储量、净化大气工作的“牛鼻子”,但是标准出台后的贯彻和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希望政府能确定一个直接负责的机构,这是关键的组织保证。

由于部门间的联动不够,一些问题相继出现,让人十分无奈:一些曾作为北京市屋顶绿化示范典型的屋顶被拆除了,原因有的是施工质量有问题,但也有的是因屋顶该定期换防水材料,不管漏不漏水这项资金到位了单位都要换。在拆除屋顶绿化的现场,看到隔根防水材料还很新,屋顶并不漏,根本没有更换的必要。而这不是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吗?这无疑涉及到的就是部门间的协调。如果园林绿化部门在前面推进屋顶绿化,建设部门到期就更换屋顶防水材料,做了屋顶绿化的还要拆除,而罔顾屋顶绿化延长楼顶防水材料的寿命的事实,谁还愿意再做屋顶绿化?工作又怎么推进?大家倒是应齐心协力研究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比如,绿化后的屋顶仍裸露的地方防水材料如何延长寿命。

其实,屋顶绿化不光是园林绿化和住建委合作,还有各区县政府机关及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部门,因为屋顶是遍布社会的,并不都在一个系统。如果单位不热心投入这项工作,一是做不成,二是做了也维持不下去。只有各个系统支持,形成合力,才能切切实实地将屋顶绿化推向深入。

市场乱象急需有效监管

除了部门间的协调联动不够外,行业自身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屋顶绿化目前市场不大,介入其中的企业多,且多是中小企业,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资金实力都不是很强,如果施工中把关不严,出现质量问题就无异于给自己拆台。“花果山”事件暴露出的正是市场监管问题,屋顶绿化不是随便就能做的,需要按已有规范设计施工,否则就会出现违章建筑以及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

屋顶绿化是园林绿化与建筑的紧密结合的新兴行业,有独特性,它是园林绿化的新发展,是园林绿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是可持续绿色建筑不可或缺的内容,只有规范这一市场才能确保这项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那么对于介入其间的企业如何进行监管?各方都在积极探索。为规范立体绿化市场,世界屋顶绿化协会联合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已开始颁发立体绿化的资质证书。这是自发的市场行为,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需要时间的验证,更需要相关协会在证书把关方面加强管理。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北京屋顶绿化协会也在商议屋顶绿化资质认证的行政许可问题。

北京屋顶绿化协会对颁发资质证书比较谨慎,目前暂采取两种做法解决市场急需。一是从为会员服务的角度,为会员开具资格证明,当然这些会员都必须参加过协会组织的系统培训,考试合格。还有一种做法是颁发带有业绩登录的会员证书,谭天鹰告诉记者,这个做法实际上是和国际接轨的,国外那些来华承揽工程的施工企业也没有资格证书,他们靠工作业绩记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屋顶绿化是大有开发潜力的朝阳产业,是很有前途的事业,但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仍然需要以典型带路,用事实说话来推进工作。随着国内立法工作的开展,当屋顶绿化名正言顺地进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各相关部门知行统一,形成促发展的合力时,屋顶绿化才可能真正迎来跨越式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淘金场。


hcs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