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芳与油用牡丹

作者:温才妃 李佳璟  2021-04-18 20:57  阅读 1,218 次

2021323537588200.jpg

王华芳

很多人喜欢牡丹的雍容华贵,但他们也许不知道,除了观赏之外,牡丹还有另一个重要功能——食用油。

致力于此项研发的人其实并不少,但论起攻关技术的由来,还得数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王华芳和他所在的“国家油用牡丹种质资源库联合实验室”。25年来,他一直在研究“高油抗逆”油用牡丹并取得显著成效。

那个曾经执意回国发展的青年转眼已变成满头白发的老教授。他把一生中的芳华奉献给了牡丹油用研发,让花中之王牡丹成为了人们健康生活的好伙伴。

一个不经意的操作

1977年,已从事3年香叶天竺葵种植及其精油提炼工作的王华芳,考入云南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林业专业,成为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从此,他的硕、博、博后研究项目和此后主持的研究项目都没有离开林木。1998年,王华芳前往南非纳塔尔大学攻读博士后,开展凤丹牡丹微型快繁技术研究。

一天傍晚,在取牡丹胚做外植体之时,王华芳随手将剩余的胚乳放在了培养皿中。此时已近深夜,他将培养皿匆匆收进了烘箱就急忙赶回住处。第二天一早,王华芳和往常一样第一个来到实验室,一走进实验室就被一股浓郁的哈喇味吸引。他循着气味,小心翼翼地打开烘箱,眼前的一幕让王华芳惊喜万分,牡丹胚乳变成了褐色,滤纸上也粘上了星星点点的油渍。“牡丹原来可以产油,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回国开展研究,也许可以成为国家非常需要的油料资源。”

20多年过去了,王华芳始终如一地研究牡丹产油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期望牡丹籽油技术推广到全国各地,为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等事业贡献力量。

从牡丹的源头开始

炼制牡丹籽油,最为关键的难题是选种。虽然牡丹品种都在中国,但在当时尚没有充足资料。

为此,他从牡丹的源头开始,寻找真正适用于我国产业发展的油用牡丹。他采集我国起源的芍药属8种牡丹,同期就种子产量、含油量、脂肪酸组分等关键油用指标进行了严格对比,发现凤丹具有产油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其中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及α—亚麻酸的含量分别达到了25%和44%,所测食品卫生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凤丹的选种与后期生产应用,也证明了这一点。

经过长期不断的深入探索,王华芳总结出凤丹种籽发育的6个关键时期(S0-S5),通过对转录组数据的深入挖掘分析,发现了近200个与油脂累积相关的功能基因,揭示了凤丹种籽发育过程中油脂合成累积的转录组基因调控网络。王华芳还发明了牡丹组织培养容器苗技术,而这一小步成为了推动牡丹微型繁殖技术应用的一大步。

2016年,凤丹组织培养技术体系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8年,他潜心研究多年的凤丹油用学术论文公开发表。此时,凤丹已在山西、山东、江苏等地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

学生眼里的超级“严师”

王华芳是学生们口中的“严师”,将“勤奋进取不违法,平等和睦不干涉”写在指导研究生的要求里,把“细节决定成败”时常挂在嘴边。

“每一处细节,哪怕是参考文献的格式,都展现着一名科研人员的严谨和朴实。”王华芳说,他将学位论文的写作难点化解在平时培养过程中。

“王老师对科研论文的技术路线要求标准非常高,我们经常被要求改上数十遍才能达到要求。虽然这个标准高于基本要求,但也正是日常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对王老师的严谨与执着肃然起敬。”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李一沛说。

然而,学生眼中的这位超级“严师”却对牡丹温情了一辈子。10年来,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他分别在山东菏泽、安徽铜陵、甘肃兰州、河南洛阳等地举办“油用牡丹丰产栽培”技术骨干培训班;参与建设国家油用牡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义务到董家沟村等调研指导牡丹种植技巧,把牡丹油用的认知钻到分子里、落实在大地上。

本文地址:https://huacaoshumu.net/597.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花草树木网的公众号,公众号:xdhexz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温才妃 李佳璟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