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莲

褚建君发表于2014年07月27日23:11:53 | 名家美文 | 标签(tags):荷花 莲花 褚建君 散文美文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汉乐府大概是最早的采莲诗。乐府本是汉时设立的掌管音乐的官署,除了编曲配乐之外,还收集民歌。相关的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对于此诗的艺术特色,姑且不谈。只说此诗乃现存四十余首西汉乐府之一,来源于民间,反映了当时江南采莲的热闹而欢乐的场面。自此诗始,历代文人不惜笔墨,对莲这种植物给与了大量酣畅淋漓的描绘与歌咏。

从分类学上讲,莲是睡莲科的多年生草本挺水植物。原产中国,又称莲花、荷花,古称芙蓉、菡萏、芙蕖。这种植物具有根状茎,也就是分节的藕。根状茎生长在池塘或河流底部的淤泥中,而叶子具有较长的叶柄,将叶片本身挺出水面。在伸出水面的花茎上,着生单朵的花,偶尔也有双朵或更多的。叶片大者直径可达60厘米,花冠大者直径可达20厘米。莲有许多不同的栽培品种,花色从白色、黄色到淡红色、深黄色和深红色。

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写道: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篇短文章以“出淤泥而不染”来描绘莲的气度、风节,寄予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从此,“出淤泥而不染”成为描绘莲的千古名句。

莲的诗情画意

郭沫若曾经写过一首《咏睡莲》诗:

不要误会,我们并不是喜欢睡觉;

只是不高兴暮气,晚上把花闭了。

一过了子夜我们又开的很早,

提前欢迎着太阳朝气的来到。

这首诗出自郭沫若1959年出版的《百花齐放》,在植物学方面给人以一定的启发。原来一直以为,睡莲科的植物之所以叫睡莲,大概是因为这类植物的叶子大都平躺在水面上,似乎像睡觉了一样。看了“只是不高兴暮气,晚上把花闭了。一过了子夜我们又开的很早,提前欢迎着太阳朝气的来到。”才去观察这类植物的花,发现一到了晚上,果然统统闭合起来,“睡觉”了。郭沫若的植物学知识的丰富可见一斑。

历朝关于莲花或采莲的诗歌,留存者甚众。

南朝梁时的吴均《采莲》: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同时期的江洪,有《咏荷》: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隋朝殷英童,有《采莲曲》: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唐朝王昌龄,有《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在这些诗歌之中,莲这种植物被描写得生机盎然。这大概与它的生长规律有关,长江流域的物候期为:4月上旬萌芽,中旬浮叶展开;5月中、下旬立叶挺水;6月上旬始花,6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盛花期;9月中旬为末花期。莲能够一面开花,一面结实,蕾、花、莲蓬并存,一般7、8月为果实集中成熟期。所谓“人间四月芳菲尽”,春天的万紫千红在夏日高悬的时候,早就消散得无影无踪了。而莲花,却乘着南来的风信,款款而来。在无边的暑色之中,无论是田田的叶子,还是婷婷的花朵,都给人们以无穷的美感与慰藉。

李白的《子夜吴歌·夏歌》有这样的句子:“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正当五月初夏之际,广阔无垠的镜湖之上,莲荷的花苞纷纷绽开。这时,西施来泛舟采莲,引起轰动。粉丝们争餐秀色,摩肩接踵,以至于宽阔的若耶溪看上去都变得狭隘了。这首诗歌,对莲花本身的描绘虽然着墨不多,却带给读者对于三百里镜湖之夏的无穷遐想。

“花无百日红”,到了10月中、下旬,莲的茎叶开始枯黄,植株的地下部分进入休眠。柳宗元《芙蓉》诗云:“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露繁。丽景别寒水,浓芳委前轩。芰荷料难比,反此生高原。”李商隐有无题诗:“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倚风无力减香时,涵露如啼卧翠池。金谷楼前马嵬下,世间殊色一般悲。”崔橹的这首残莲花诗,更是以物喻人,非常的悲催。也许,还是用白居易的《衰荷》诗,更加来得隽永、贴切吧?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莲不但入诗、入文,还入画,我国古代留存下来的莲或荷花的水墨画不少。如王冕、徐渭、八大山人,以及恽寿平等人的作品,各具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并蒂莲

太液波澄,向鉴中照影,芙蓉同蒂。千柄绿荷深,并丹脸争媚。天心眷临圣日,殿宇分明敞嘉瑞。弄香嗅蕊。愿君王,寿与南山齐比。池边屡回翠替,拥群仙醉赏,凭栏凝思。萼绿揽飞琼,共波上游戏。西风又看露下,更结双双新莲子。斗妆竞美。问鸳鸯、向谁留意。

北宋晁端礼的这首词,叫做“并蒂芙蓉”。由于“莲”与“怜”同音,一说在古代怜即为爱的意思,莲即隐语对情人的爱恋。所谓“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就是暗示感情的纯洁。那么,并蒂芙蓉或并蒂莲,当然便寓意爱情的美好了。难的是,并蒂莲形成的概率非常之低。据说,莲花专家曾分别用生长过并蒂莲花的藕种和并蒂莲莲蓬里的莲子,反复进行过试验,都不能培育出并蒂莲花。目前,并蒂莲的遗传机制尚不清楚,只能天然生成。

《全芳备祖》记载:“泰始二年(公元266年,西晋)嘉莲双葩,并实、合跗、同茎。”又《群芳谱》记载:“并头莲,晋泰和间(公元366-371年)生于玄圃,谓之嘉莲。”再有《宋书·符瑞志》称:“文帝元嘉(公元424-453年在位,为南北朝时期)十年七月华林天渊池芙蓉异花同蒂,莲生建康额檐湖,一茎两花。”这说明,并蒂莲的现象早就受到人们的重视。明朝有诗云:“稽首兰云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天。愿将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反映了作者对并蒂莲的无限憧憬。

根据江苏昆山县志载,元末名士顾阿瑛于昆山正仪东亭村兴建“玉山佳处”园林,在池中种植并蒂莲。该园林历经600余年沧桑,后荒芜凋敝,但并蒂莲却被留传下来。1934年冬,时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叶恭绰偶得一方古砚,背后刻有“并蒂莲”诗,且又注明莲出自昆山正仪东亭。1935年,叶氏发起成立“顾园遗址保存委员会”,将东亭荷池重新修葺,池旁建大方亭一座,名君子亭。叶氏曾作《五彩同心结》曲,以记其事:“前身金粟俊赏,琼英东亭,恨堕风涡。六百年来事,灵根在,浑似记萝春婆。濠梁王气都消歇,空回首,金谷笙歌。无人际,红香泣露,可增愁,损青娥。栖迟野塘荒溆,甚情移洛浦,影悟恒河。追忆龙华会,招花笑,禅意待证芬陀。五云深处眠鸥稳,任天外尘劫空过。好折供维摩方丈,伴他一树桫椤。”

并蒂莲茎秆一枝,有两个莲蓬。所谓的莲蓬,是花的膨大的花托部分。上面聚集着成熟后坚硬的果实,也就是莲子。按照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将“莲子”换作“莲籽”更为确切。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子”为种子,“籽”却是果实。“籽”里面包含着“子”。莲可以用种子或根状茎繁殖。值得一提的是,莲子可以存活上千年。1951年,在辽宁省普兰店泡子屯村的泥炭层里发现了一些莲籽,人们推断它们已在地下静静地沉睡了一千年左右,但是并没有死亡。科学工作者用锉刀轻轻地把古莲子外面的硬壳(果皮)锉破,然后泡在水里,古莲子不久就萌出嫩绿的幼芽来了。北京植物园1953年栽种的古莲子,在1955年夏天也开出了粉红色的荷花。不少国家的植物园从我国要去了这种莲花的种子,并已栽种成活。后来,在郑州大河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两枚古莲子,估计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由于过于珍贵,未进行栽培试验。

并蒂莲是莲花中的极品,象征着百年好合、永结同心。自古以来,人们将之视为吉祥、喜庆的征兆,善良、美丽的化身。但是愿望归愿望,在莲的种植实践中,人们发现并蒂莲开花之后很难能够结实。这正应了“华而不实”的古训,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莲与佛教

印度史诗中说,最初的天下全都是水,后来有莲生出水面。那时的大神们都居于阴间,经莲茎出至水上,以莲花为座。所以,寺庙的基座上,一般都雕刻有莲花的图案,视莲花为世之初,位之基。即使在今天,莲花依旧是印度的国花。

从佛教诞生时候起,莲花便成为吉祥之物。传说,释迦牟尼佛在娑罗树下降生时,百鸟群集歌唱,天乐鸣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开,尤其是沼泽内突然开放出大得像车盖一样的莲花。释迦牟尼佛觉悟成道后,起座向北,绕树而行,当时就是一步一莲花,共18朵莲花。

《楞严经》云:“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花上……”《维摩经·佛国品》曰:“不着世间如莲花,常善入于寂行”。《诸经要解》说:“故十方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佛说阿弥陀经》中记载:“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在《中阿含经》里,释迦牟尼佛说“以此人心不生恶欲恶见而往,犹如青莲华红赤白莲花,水生木长出水上不着水。”可见,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说明它生于淤泥,绽开于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层内涵。

莲花座,是为佛陀结跏趺坐讲经开示而设。《大智度论》记载了几个为何趺坐莲花的原因:莲花在众花中最大最盛,代表庄严妙法;莲花柔软素净,坐其上花却不坏,可以展现神力。所谓“人中莲花大不过尺,天上莲华大如九车盖,是可容结跏趺坐。”如此,莲花已升华为天上之花。

在中国,敦煌、云冈、龙门石窟,都有不少以莲花为对象的艺术形式。就是在一般的寺庙里面,佛、菩萨的雕塑也离不开莲花,不是高踞莲花座上,就是手持莲花。如世人最为熟悉的观世音菩萨,也是以莲为伴,或手持莲花,或卧于池中莲花之上,或乘莲花漂行于水面……

据说,在佛教中,莲花可以用来比喻菩萨所修的十种善法。此十种善法为:远离染污、不与恶俱、戒香充溢、个体清净、面相熙怡、柔软不涩、见者皆吉、开敷具足、成熟清净、生已有想。如拿最后一种善法来解释,“生已有想”就是:菩萨初生时,一切天人皆喜悦意乐护持,因为了知菩萨必能修习善行,证菩提果,譬如莲花初生时,虽尚未见花,但是世人都升起已有莲花之想。

结语

睡莲科属于单子叶植物。按照演化的规律来讲,单子叶植物比双子叶植物要来得进化。但是,睡莲科的植物生长在水的环境里面,这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方向不相符合。同时,睡莲科植物的花粉为单沟花粉,这与银杏等裸子植物的特征相同。这样看来,睡莲科的植物,包括莲在内,是单子叶植物中较为原始的类型,换言之,是较为古老的类型。

莲,无论是作为营养器官的根、茎、叶,还是作为生殖器官的花、果实、种子,前人都给与了充分的重视和歌咏。行文至此,突然想起儿童时光,常常在夏天的时候,采一片巨大的莲叶倒扣在头上,作为帽子来玩耍。既不觉“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美妙,也不知“倚风无力减香时,涵露如啼卧翠池”的惨淡。

如今,荷花成为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社会的各界人士,对莲这种植物有着崭新而普遍的好感。当我们漫步十里长堤之上,欣赏着“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时候,当我们身处玲珑小筑之中,品尝着“轻拈愁欲碎,未嚼已先销”的莲藕的时候,有关莲的种种,是否会一起涌上心头?

我的诗词老师、复旦大学胡中行教授有《咏荷》诗一首。权借来充当本文的结尾:

此生羞入帝王家,动听雌风静听蛙。之子于归临汉广,伊人在水伴蒹葭。娉娉不与蔓枝累,袅袅偏收日月华。周后鲜闻同好者,倾城竞赏牡丹花。


hcs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