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生发明智慧花盆 让绿植追着阳光跑

人民网发表于2014年12月04日23:54:09 | 新闻资讯 | 标签(tags):城市树邻 智慧花盆 追着阳光跑

2014年11月29日,清华迎来了第一个“创客日”。在该校最大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众多年轻的创客们在展示他们动用智慧后对生活的改变。其中,一盆绿植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关注:它“长”着轮子,哪儿光亮就会自己奔哪儿去。

清华美术学院的贾琨告诉记者,这盆智慧绿植是他们的“城市树邻”项目,能够自己寻找最舒适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为室内带来充沛的氧气。主人为它浇水,它还会开心地拍照片发微博分享。记者了解到,“城市树邻”项目今年获得了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的一等奖。

创意缘起:养植物不顺启发创意

贾琨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服务设计研究所的研究生。她告诉记者,开发智慧绿植缘于自己“失败”的养花经历。来到清华读研后,她和舍友们爱上了养多肉植物,最多时宿舍阳台上摆了大大小小20多盆。“多肉植物如果长得好颜色会变红,并且很饱满。但我们养的都长得很难看。”贾琨说,这让她很郁闷。

怎样才能养好多肉植物?她开始琢磨,最重要的无疑是需要足够的光照。可是绿植摆在一个地方最多两个小时,光线就会发生转移,出现阴影。“我不可能时时把它们迎着阳光搬来搬去,只能让它们自己学会生存。”贾琨说。

本科读计算机专业的她开始发挥专长,探究如何给绿安上智慧的“翅膀”。传感器是必须的,它得自己感受阳光,并且至少得四个,能覆盖花盆的前后左右。此外,还得给绿植配上动力装置,包括轮子和电池。“设想了很多遍,但迟迟没有付诸实践。”她笑道。

研发经过:3D打印“长脚的花盆”

让创意变成现实的机会在今年5月到来,贾琨报名参加了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在初赛的交流会上,贾琨亮出了自己的创意,寻求研发战友。很快吸引了不少同学加入。几进几出,最后形成5人小组。

研发团队正式组建。这是一支汇集了多个学科“精兵强将”的队伍。贾琨精于设计,工业设计系的同学擅长硬件和结构,计算机系的同学则是为传感器编程的行家。根据比赛规则,在初赛和决赛中,他们各需要经历一次为期两天的“极限学习”—就是连续作战,攻克各种困难,完成自己的作品。

在初赛中,贾琨和同伴买来小轮车装在花盆下,然后装上了能感受阳光的传感器和匹配的动力装置,通过算好的程序,小花盆就能迎着阳光跑来跑去。到了决赛,要求就更高了,他们用3D打印机专门定做了花盆,车轮巧妙地隐藏在花盆底下,他们加装了湿度传感仪、光线传感仪、磁力传感仪、超声波传感仪。还给花盆起了“城市树邻”的名字,设计了专门的LOGO。“两次比赛几乎都是通宵,现在想起来真是疯狂,但是回味无穷。”贾琨说。

最终,他们的方案获得了一等奖。

效果展示:智慧花盆拍照发微博

在11月29日的“创客日”活动上,记者见到了“城市树邻”。一个精致的花盆,上面的绿植生机盎然。贾琨舞动着小灯,小花盆跟着小灯的方向敏捷地“跑动”。“它里面装了锂电池,动力足够追逐阳光。”贾琨说。

记者了解到,这个智慧花盆除了能追逐阳光外,超声波传感仪能帮助它躲避障碍物,湿度传感仪能帮助它判断自己是否“渴”了,如果“渴”了,花盆上的LED小灯就会闪得很慢,提示主人该浇水了。最神奇的是磁力传感仪,它能感受到靠近浇水的人,“如果有人浇水,花盆会启动摄像头拍照,还会自动发微博。”贾琨说。

未来打算:“城市树邻”让人亲近自然

贾琨说,给智慧花盆起名“城市树邻”就是想连接城市和大自然,展现植物的生命,让人们亲近绿色、亲近自然。如今,贾琨已经到了研究生三年级,明年就将毕业。她说,她已经想到了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就是着力于“智慧花盆”。

目前他们已经为“城市树邻”申请了专利,未来有两种发展方式:一是直接将其商业化,进行量产销售,“估计成本将降到一两百元。”另外一种方式是把它做成一种少儿教育的教具,“让孩子们学着去组装‘智慧花盆’,感受绿色植物的生命力。”她说,这是一种让孩子们亲近自然的很好工具。

对于现在流行的“创客”,她有着自己的理解,“创客=创意+创造+热情。”她说自己在创客活动中收获很多,并且快速成长,她相信来到这里,每一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


hcs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