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原是此花身
张诗群发表于2015年08月16日00:41:58 | 名家美文 | 标签(tags):木兰原是此花身 紫玉兰 木兰花 李商隐
李商隐写《木兰花》,究竟要表达什么——“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原是此花身。”谁是木兰舟,谁又是木兰花? 送远人,是惆怅伤感的话题。涕泪沾巾,长亭送远,年年柳色,灞陵伤别。送别怀远之情,鱼玄机的《折杨柳》表现得极为凄柔:“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不知道李商隐有没有灞桥折柳相送别的时刻。长安城的杨柳,在他的眼中,一回回地青了,他却一回回地,在这青青柳色中辞别家人,游幕四海。
那是长安城。那是春天。在洞庭湖,在深秋,在初冬,依然到处弥漫着送别的惆怅离情。李商隐此生,有多少离别时分?有几多漂泊旅程?举目望去,洞庭湖上往来的船只载着异乡游子,驶向不可知的前路,他们辞别亲人,带着惆怅和思念,在遥远的时空里辗转奔波。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原是此花身。诗的后两句照应了诗题《木兰花》,是要将题目与内容对应着来读的。木兰花,是木兰树开出的花朵。木兰舟,是木兰树制作的华美小船。关于木兰树,古籍中多有记载。《述异记》中说:“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又说:“浔阳江中,多木兰树……鲁班刻木兰为舟。”
木兰树,材质坚硬,又有馥郁香气,所以吴王阖闾曾用它建构宫殿,鲁班也用它来制作舟船。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是《离骚》中的名句。用木兰树制作的小船也称作兰舟,在宋词中屡见不鲜,甚至成为婉约派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柳永在《雨霖铃》中说: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李清照在《一剪梅》里说: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木兰舟与木兰花,本是一树连根,可是又有谁,让木兰舟与木兰花在诗词中相逢?是李商隐,是李商隐的《木兰花》。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原是此花身——多少人,曾经迎风站立木兰舟上,执手泪眼相看,一朝别后,累月经年,一任生死两茫茫。这境地,多像同根而生的木兰花和木兰舟,曾经是手足至亲,曾经以为能安静地终老于高地山林,殊不知,一朝分别,便是山长水远,一个是流水落花,一个是天涯漂泊。
送别的人啊,当你站立木兰舟头,可曾想到,这华美的木兰舟,原是你庭前灼然开放的木兰花的化身么?此刻的送别怀远,便是木兰舟辞别了木兰花,便是从此后孤舟独系,浪迹天涯!
李商隐的一生都在漂泊中。如一叶不系之舟,辞别了兰花枝头。那一缕幽若兰馨的诗魂便也流浪着,飘荡着,没有了根,却散入羁旅天涯,落在无数多愁失意人的心底,开出了忧郁却清丽的兰。
《木兰花》的由来,说是李商隐去世多年后魂魄赋诗的说法虽不可信,虽只是一段飘渺得失去真相的传说,却让人惆怅无端。
也许,是因李商隐已逝,因他已远离了那个给了他太多伤痛和刻骨情爱的晚唐,他渐渐淡入历史深处的背影,才会让人心底升起隐隐的不舍,每读他的诗,似乎感觉他还在那里呼吸,还在那里,临风而立。
他的微笑里,有淡淡泪痕。
几度木兰舟上望,要去哪里,才能找寻诗人远去的背影?
兰花落尽,李商隐走过的天空下,已留下诗歌的芬芳,幽若兰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