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声声花嫣然
蔡德仙发表于2017年03月14日22:01:09 | 名家美文 | 标签(tags):杜鹃花 杜鹃鸟
春天,是杜鹃高歌之时,也是杜鹃花盛开之际。
但不知何故,我家窗前一株杜鹃花已经傲娇了一秋一冬。当然,春天来临,它继续一簇接一簇地盛开。
犹记得,夏天刚过,浓绿的杜鹃叶就开始探出深深浅浅的紫。起初,毫不惹人注意。走近看,小小的花蕾瘦瘦、浅浅,有一点弱不禁风的样子。稍不注意,一晃几天过去,花蕾就如张开的风帆,笑傲枝头了。
一朵杜鹃花有三瓣花瓣,组成小灯笼状,一般一个枝头有三朵。当一个枝头有五六朵以上时,就蔚为壮观了。这一朵朵花挤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绣球状,花团锦簇就呼之欲出了。杜鹃花开得最灿烂时,每一朵花包裹着的三个小花蕊才一一盛放,像三个演奏得正欢的小喇叭。
熬过了萧瑟的秋和严寒的冬,春天的杜鹃花已没有了浓密、翠绿的叶子,只余下少许的嫩叶和裸露的枝丫。但是,就在这些看似光秃秃的枝头,却依然向四面八方高擎着绯红的杜鹃花。如此的顽强与执着,不由得想起那叫杜鹃的小鸟。
传说杜鹃花是由杜鹃鸟吐血染成的。杜鹃啼血不管结局如何,本是可悲的事,为此,古代许多诗人作了不少诗。如: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王维的《送梓州李史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等。而关于这个传说,不同地方有不同版本,在我的家乡就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相传,古代的蜀国是一个和平富庶的国家。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盛,人们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生活得十分幸福。
可是,无忧无虑的富足生活,使人们慢慢地懒惰起来。他们一天到晚,醉生梦死,纵情享乐,有时连播种的时间都忘记了。
当时是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望帝是一个非常负责而勤勉的君王,很爱他的百姓。看到人们乐而忘忧,他心急如焚。为了不误农时,每到春播时节,他就四处奔走,催促人们赶快播种,把握春光。
可是,如此地年复一年,使人们养成了习惯,望帝不来就不播种了。
但是,望帝积劳成疾,最终告别了他的百姓。可是他对百姓还是难以忘怀。他的灵魂化为一只小鸟,每到春天,就四处飞翔,发出声声啼叫:布谷,布谷。直叫得嘴里流出鲜血,鲜红的血滴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人们被感动了,开始学习他们的好国君杜宇,变得勤勉和负责。他们把那小鸟叫作杜鹃鸟,把那鲜血化成的花叫作杜鹃花。
李商隐诗云:“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那美好的心愿可以感动古人,当然也可以感动今人。
小时候在乡下,一到春天,杜鹃鸟还没叫,刚泛出新绿的田野在余寒中一醒过来,一家家一户户就忙开了。播种的、耙田的、点豆种瓜的、整理田地的……总之没有一个闲人。那跟在人们后面抓虫筑巢的小燕子也忙个不停。锦绣般的生活就在这勤劳的劳动人民手中一天天实现!
现在,不管是花香还是鸟语都成了人们美好生活的点缀,随处都可见爱花赏鸟之人。有两个喜欢杜鹃花的大男人尤其让人感动。
一个是我的丈夫。
有一次,我和丈夫去郊游。一来到长满杜鹃花的地方,他就停下来舍不得走了。当我走远了,发现他还在一朵大红的杜鹃花前流连,就返回取笑他“贪花”。丈夫却不以为意,反邀我和他一起赏花。他一边观看,一边赞叹:“你瞧,这杜鹃花多么红艳!多么繁盛!”在一排粉紫色的杜鹃花里,突然探出一丛深红的杜鹃花,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而且,那红杜鹃开得的确灿烂,好像一只燃烧的火凤凰。这旺盛的生命力自然深深吸引了喜欢养花的丈夫。
另一个是我的朋友。
我是偶然发现这位朋友也是杜鹃花崇拜者的。一天,朋友家空地上一株养了十几年的杜鹃花被 “创卫”人员“掳走”了。他痛心疾首地在朋友圈大呼遗憾,与杜鹃花依依惜别。这让我顿生恻忍之心,便决定赠送他一盆杜鹃花。他来到我家,刻意挑选了一盆粉红色的杜鹃花。对他的执意,我很不解。他就解释说一直都喜欢粉红色的杜鹃花,失去的那株就是粉红色的。现在,那花有了一段这么不幸的遭遇,他对粉红色杜鹃花的爱是刻骨铭心了。他之所以选粉红色杜鹃花,就是希望我送的能代替他失去的那一株。喜欢杜鹃花到如此程度,我是自愧不如,唯有默默祝福友人能固守心中所好。
“布谷!布谷!”春天的早晨,望帝张开红唇又殷勤叮嘱人们按农时播下希望的种子了。在这深情款款的啼声里,我不管杜鹃花和杜鹃鸟曾寄托古今人们多少情思,只想在这春心与花争发的季节里,做窗前这朵极尽嫣然的杜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