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伤雨拆桐花

张叔勇发表于2018年04月05日22:38:44 | 名家美文 | 标签(tags):清明 泡桐 桐花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的清明节也是如此,计划好的春山草木寻访之旅也只好暂时搁置下来。上午只能站在阳台上看看对面雨中朦胧的小洪山,算是聊以自慰。惆怅之余,倒也发现小区周边有几株高大的泡桐花,现在已然开的很好,淡淡的紫白色,一团团一簇簇,在微雨薄雾中若隐若现,透出一股股华贵的紫气,让人不禁想起柳永的“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诗句来;虽然太远闻不到香味,但是记忆中的那份清幽,却已经悄悄钻进我的心头。

泡桐花

我曾经很熟悉泡桐。少年时代,家里的院墙边便种植有一株泡桐,可以说,我的中学时代是伴随着泡桐的生长而度过的。记忆颇深的是,这种生长速度惊人的树种,在生长旺盛的时候都可以听到它发出的“驳、驳”的声音,于是欣赏泡桐便成了我最喜爱的日常功课之一。但是很遗憾,一次暴风雨过后,这棵看似高大的泡桐居然就折断了,中空的树干像蛇皮一样委顿在地上,一下子损毁了我对泡桐绝大部分的好形象。当然,记忆中的泡桐花依然是美丽的,只是多了一些伤感的味道。

泡桐树的花在每年清明节前后开放。这一点,在《周书》已有记载,称:“清明之日桐始华”。我曾经疑惑这里的“桐”指的究竟是哪一种植物,毕竟,带有“桐”字的植物,可是有泡桐、梧桐、油桐树等好几种。后来好好查阅了一下文献,方才确定是泡桐无疑。因为梧桐、油桐的花期一般要更晚一些,梧桐的花期多在6月左右,油桐的花期多在春夏之交的4-7月左右。所以,二十四花信风中,清明节“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其中桐花指的便是泡桐花。这从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寒食江畔》也可以得到部分印证:“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只有泡桐树的花开紫色花。

对于“桐”字植物的考证,梁朝的《本草经集注》中提到有梧桐、青桐、白桐和岗桐,宋代陈翥曾经著有一本《桐谱》,书中列举了白花桐、紫花桐、油桐、刺桐、梧桐、贞(赪)桐等六类不同的植物,这算是中国古代一本旁征博引的博物学经典著作了。从现代植物分类的角度来看,白花桐、紫花桐属于玄参科泡桐属,梧桐属于梧桐科,刺桐属于豆科,油桐属于大戟科,赪桐则属于马鞭草科。泡桐属植物共有7种,我国均产,常见的有白花泡桐、兰考泡桐、毛泡桐等等。兰考泡桐因县委书记焦裕禄在河南兰考大力推广种植而闻名,现在也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有“焦桐”之美誉。而泡桐属的属名Paulownia同样来历不凡,得名于荷兰王后Anna Paulowna,所以毛泡桐的英文名为princess tree,是公主树的意思。

在《诗经·鄘风·定之方中》一文中,有“椅桐梓漆,爰伐琴瑟”这样的句子,显然“椅桐梓漆”是不同的植物,但是“椅桐”具体何指还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其中“桐”指的是青桐即梧桐,而“椅”指的是椅树,也叫椅桐、荣桐、白桐等等,具体考证可见《本草纲目》卷三十五桐:“桐华成筒,故谓之桐。其材轻虚,色白而又绮文,故俗谓之白桐、泡桐,古谓之椅桐也。”泡桐树生长迅速,木质轻浮,所以有“泡”的说法,若是用作栋梁,并算不上是上乘之材,但是却也因内部纤维结构松散,有利于发声和震动共鸣,反而是制作乐器的好材料,泡桐树自古便是制作古筝等乐器面板的传统木材之一,早在蒙昧时期,华夏大地便有神农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的传说,据《广雅》记载:“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

《本草纲目》还道出了桐字得名的由来:“桐华成筒,故谓之桐”。从泡桐树筒装花的特点来看,这个考证也是靠谱的,符合玄参科二唇形筒装花的基本属性。泡桐的花花型美观,颜色淡雅,有着一种恬淡的芬芳,而且也是一种很好的食材,可以炒鸡蛋,也可以做饼子,还有人用来做包子。泡桐的花蜜有一种淡淡的甜味,可以直接舔食,也可以煮水喝,具有清咽利喉的功效。泡桐的花入药并非无稽之谈,中医理论认为它入肺经,有现代药理学实验研究表明,泡桐花中的芹菜素对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及流感病毒等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泡桐属植物中的紫葳新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乳链球菌也均有抑制作用。

看来,泡桐树并不是很好的行道树,也不算是栋梁之材,可是如果能在制作乐器及抗病毒等应用领域发挥作用,在这个讲究实用的时代,倒也可谓是得其所矣,只是古时泡桐颇有高洁之意,李太白有言,“宁知鸾凤意,远托椅桐前”,泡桐之美好,又岂止于此呢。

微信搜索:花草树木网或hcsmnet,关注我 | 加入千人QQ群:315286686,有问题问大家
本文网址:http://huacaoshumu.net/html/meiwen/text1330.php,转载请注明,谢谢!
更多

hcs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