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的防御战术

祁云枝发表于2018年08月29日19:58:45 | 名家美文 | 标签(tags):大蒜 防御

“姊妹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就撕破。”

记得小时候不等我念完谜语,嘴快的小伙伴就抢先说出了谜底。

蒜,这个拥有着独特外形和深刻内涵的百合科植物,它的身影一直活跃在餐桌上和人们的生活中,用味蕾乃至身心,愉悦我们——那辛辣的滋味让人欲罢不能,一些凉拌菜缺了它好像没了灵魂;它用大蒜素为人体筑起的保护屏障,使细菌望而却步;从蒜头、蒜苗到蒜薹,全身上下,于人类而言无一处多余。还有,那个成熟后生长紧密的大蒜头,多像团结一心的一大家人……

大蒜

是我们平常的日子太寡味了吧,当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这个比小蒜大得多的“洋蒜”(那时叫葫蒜)时,国人一下子爱上了这种能让人“从嘴巴辣到心”的小白胖子。

没有褪掉外衣时,大蒜闻起来几乎没有异味,就是剥掉衣服,露出白白嫩嫩的身子,这时候的大蒜也是温和的,只有在你的牙齿咀嚼它的那一霎,直冲云霄的辛辣和那股特殊的臭味,会突然间叫食者记忆深刻。

这和着臭味的辛辣,是大蒜为了保护子孙后代,千百年演化出来的化学防御战术——平时,大蒜中无味的蒜氨酸和蒜酶各自静静地待在大蒜细胞里,井水不犯河水。一旦把大蒜碾碎,它们间的屏障洞开后,蒜氨酸会在蒜酶的分解作用下,形成化合物硫化丙烯,这种既辣又臭的化合物,就是大蒜素——大蒜用大蒜素驱赶侵略者呢。

出乎大蒜的预料,人类竟然喜欢让自己的嘴巴“受虐”,即使那股难闻的臭味,也挡不住人嘴巴的一张一合。

和其他被人类驯化了的植物一样,大蒜逐渐意识到,只有和人类密切配合,才会有种族的繁荣兴旺。如果拒绝人类,这会儿大蒜肯定只在西亚和中亚的风中,如野草般自生自灭。

意识到这些的大蒜,开始竭尽全力向人展现自己的“才华”。

考古学家发现,在古埃及金字塔上有很多关于大蒜的象形文字。这些文字生动地记载着,奴隶们是靠经常食用大蒜补充体力,才得以承受建金字塔这样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及抵挡酷暑和严寒的肆虐;早期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参赛者,赛前都要吃几瓣大蒜,以增加勇气和力量,来角逐参赛对手。

大蒜之所以能成为体力“发电机”,是因为大蒜素与维生素B1结合,能产生具有消除疲劳、增强体力的“蒜硫胺素”——促使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葡萄糖在细胞中不断分解、燃烧,进而转化为能量;大蒜含丰富的微量元素硒和锗,是人体抗癌的功臣。瞧,大蒜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化学家呢。

大蒜素,还能在瞬间杀死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流感病毒等,被赞为“土里长出的青霉素”、犹太人的“盘尼西林”。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政府把大蒜榨出汁来,涂在绷带上,用来敷裹伤患,预防感染,因此挽救了数十万伤员……

尽管大蒜有如此多的保健功能,但是,普通人对大蒜的兴趣,更多的源于味蕾上的愉悦吧。在百度中输入带蒜字的菜单,就能看到大蒜有多么好的“人缘”了:大蒜鲶鱼、蒜蓉西兰花、蒜泥海带、蒜香排骨、蒜蓉粉丝蒸扇贝……大江南北的吃货们,谁又能忽视得了大蒜呢?家里即使有方寸之地,也要让大蒜的身影在其中摇曳。

常常想起《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一段话:“父亲是蒜柱,母亲是蒜衣,而孩子则是一个个的蒜瓣。蒜衣紧紧将蒜瓣包在蒜柱周围,没有了蒜衣,孩子们就散开了。”

多么生动的比喻哦!

曾经,父亲就像蒜柱一样,为我们姐妹们撑起头上的那片天,母亲,是那蒜衣,把我们几个紧紧包裹在父亲的周围,为我们遮风,为我们挡雨,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滋养我们长大成人。

如今,为人妻、为人母的我,也愿意做这样的一层蒜衣,将蒜瓣和蒜柱紧紧地包裹起来,成为他们的避风港。

微信搜索:花草树木网或hcsmnet,关注我 | 加入千人QQ群:315286686,有问题问大家
本文网址:http://huacaoshumu.net/html/meiwen/text1337.php,转载请注明,谢谢!
更多

hcsmnet